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他开始对我的厨艺百般挑剔

    我老公,以前真不是这样的。刚结婚那会儿,我炒个青菜都能糊一半,他呢?端着碗,扒拉得那叫一个香,一边吃还一边冲我乐:“没事儿,糊了更香,有锅气!” 那时候,厨房里乱得像打过仗,他就在门口站着,笑眯眯地看着我手忙脚乱,末了还会进来帮我刷那口糊底的锅。水声哗啦啦的,我俩就挤在那个小厨房里说笑,日子过得简单,却满是热乎气儿。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味儿就变了。好像就是他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之后。他开始回家吃饭的次数少了,偶尔回来吃一顿,那张嘴就变得格外挑剔。

    起初是轻描淡写的。我做了他以前最爱吃的红烧肉,他夹起一块,在眼前端详半天,然后慢悠悠地说:“这肉,煸得不够透,油没逼出来,吃着腻。” 我“哦”了一声,心里有点堵,但没往心里去。谁还没个失手的时候呢?

    后来,这挑剔就变得具体而尖锐了。像一根根细小的针,不致命,但扎得人生疼。

    “这汤咸了。”
    “米硬了,水放少了吧?”
    “青菜炒得太老,叶子都黄了,维生素都没了。”
    “你看你这刀工,土豆丝切得跟手指头一样粗。”

    他说话的口气,不再是商量的,而是评判的。皱着眉头,用筷子在盘子里拨弄着,像是在检查一件不合格的产品。餐桌上,只剩下碗筷碰撞的声音和他偶尔的“指点”。我坐在他对面,嘴里嚼着饭菜,却感觉像是在嚼一团浸了水的棉花,毫无滋味,难以下咽。

    我心里委屈啊。我也有工作,下班回来钻进厨房,烟熏火燎的,忙活一个多小时,图个啥?不就图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安生饭,说几句暖心话吗?怎么到头来,就成了他给我“打分”的考场了?

    我开始害怕做饭。一到傍晚,心里就发紧。站在灶台前,拿着锅铲,手心里都是汗。放盐的时候,手抖得厉害,生怕又“咸了”。炒菜时,不停地看时间,生怕火候“老了”。我甚至去买了本菜谱,像个小学生一样,严格按照上面的克数和分钟来操作。可没用。他总能挑出新的毛病。

    “这按照菜谱做的吧?匠气太重,没灵魂。”
    “火候是准了,但没自家的味道。”

    我彻底懵了。怎么做都不对。那种感觉,就像你努力想拼好一幅拼图,却发现总有人在你快完成时,伸手把它打乱。

    矛盾终于爆发了。那天我生日,我特意请了半天假,炖了他最爱喝的莲藕排骨汤。小火慢炖了三四个小时,满屋子都是香气。我想着,今天总该好了吧?

    他喝了一口,放下勺子,语气平淡地说:“藕选得不对,不是粉藕,是脆藕,炖不烂,汤也不够浓白。”

    就那一瞬间,我积压了太久的情绪,像被戳破的气球,一下子炸了。我把手里的碗往桌上重重一放,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对!我就是做不好!藕是脆的,汤是清的,我就是这么没用!你那么会挑,你怎么不自己做去?你告诉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才满意?!”

    我几乎是吼出来的。他愣住了,看着我,张了张嘴,没说出话。那顿饭,不欢而散。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很久。感觉付出的所有心意,都被他踩在了脚底下。那不仅仅是一锅汤的问题,是我感觉他不再需要我,不再欣赏我了。这个家,这个厨房,好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之后的好几天,我们陷入了冷战。我不再做饭,要么点外卖,要么回我妈家吃。家里冷锅冷灶的,气氛也降到了冰点。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的早上。我起床走出房间,发现他居然系着我的围裙,在厨房里笨手笨脚地忙活。那围裙在他高大的身上显得有点滑稽。他看见我,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我……我想试试做个鸡蛋面。”

    我没说话,就靠在门框上看。他手忙脚乱,打鸡蛋时蛋壳掉进了碗里,切葱花切得大小不一,下面条时水扑出来浇灭了火。厨房里又是一片狼藉,像极了很多年前我们刚结婚时的样子。但这一次,站在里面手忙脚乱的,换成了他。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端出来两碗面。面条有点坨,煎蛋边缘是焦黑的,汤也寡淡。他搓着手,像个等待老师批评的小学生,低声说:“可能……可能不太好吃。”

    我拿起筷子,吃了一口。味道确实不怎么样。但那一刻,我心里所有的怨气,忽然间就烟消云散了。我看着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看着他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我明白了。

    我放下筷子,轻声问他:“你这几天,是不是工作上压力特别大?”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有些惊讶,然后慢慢垂了下去。沉默了好久,他才开口。他说,最近公司架构调整,他的位置很尴尬,上面压着指标,下面团队也不好带,每天在外面陪客户,喝酒喝到胃疼,说那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回到家,累得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只觉得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不知怎么,就撒在了饭菜上。

    “我不是嫌你做得不好……”他声音沙哑,“我就是……就是心里太烦了,看什么都不顺眼。好像挑点毛病,就能证明我对这个家还有点用,还有点控制力似的。对不起……”

    看着他憔悴的样子,我忽然全懂了。他那百般挑剔,哪里是针对我的厨艺啊。那是他在外面世界里承受的压力、委屈和无力感,找不到出口,最后都化成了一把钝刀子,一下下,割在了离他最近、最安全的我身上。他不是在挑剔菜,他是在挣扎,是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寻找一点可怜的存在感和掌控感。

    那天之后,我们没有立什么规矩,但一切悄悄改变了。他回家的时间早了,就算有应酬,也会提前发个信息。他不再只是坐在餐桌前当“评委”,而是会挤进厨房,帮我剥个蒜,洗棵菜,聊聊他工作中的烦心事,或者听我唠叨唠叨单位的八卦。

    慢慢地,他的“挑剔”也变了味道。不再是冷冰冰的指责,而变成了带着商量口气的“建议”。
    “老婆,咱下次炒这个菜,能不能多放点辣椒?我想吃辣的了。”
    “这鱼真鲜!要是下次蒸的时候,底下垫两片五花肉,是不是更香?”

    我们的餐桌,又活过来了。有时候,我故意把菜炒咸一点,他会猛扒几口饭,然后笑着说:“嗯,下饭!”我也会笑。我知道,我们吃的早已不是饭菜的味道,而是这份重新找回的,彼此依靠和理解的温度。

    现在回想起来,我得感谢那段他百般挑剔的日子。是那些尖锐的言语,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之间悄然出现的问题。它逼着我们去面对,去沟通,去戳破那层看似平静,实则隔膜的窗户纸。

    厨房啊,从来就不只是做饭的地方。那袅袅的炊烟里,炖着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绪,和我们之间说不出口的爱与痛。当勺子碰响锅沿,当油烟机嗡嗡作响,那其实就是我们婚姻最真实的背景音。他的挑剔,是我的委屈,但最终,都成了我们互相靠近的台阶。

    菜的味道,咸了淡了,老了嫩了,其实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坐在对面的那个人,他还愿意跟你一桌吃饭,还愿意尝你做的菜,还愿意在生活的酸甜苦辣里,跟你一起,把日子这桌饭,慢慢地吃下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