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我大四下学期,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签了工作,朋友圈里晒着offer和毕业旅行照片。而我投了几十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后没了下文。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听着室友均匀的呼吸声,我却睁着眼睛到天亮——家里条件一般,父母供我读完大学不容易,我真的特别需要一份工作。
就在我最焦虑的时候,四月中旬,突然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对方自称是“创新科技集团”,HR在电话里语气热情,说在网上看到了我的简历,觉得我的专业很符合他们正在拓展的新业务。
面试安排在一栋看起来很气派的写字楼里,22层整层都是他们的办公室。前台logo醒目,办公区坐满了人,每个人都在忙碌地敲键盘、接电话。面试我的经理姓王,西装革履,说话很有气场。他详细介绍了公司业务——主要是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说正在组建年轻团队,特别欢迎像我这样的应届生。
“我们看中的是你的潜力和学习能力,”王经理翻着我的简历,“起薪六千五,转正后八千,缴纳五险一金,还有项目奖金。公司提供系统的培训,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
这个待遇对我这样的应届生来说,真的很有吸引力。我当时心里一阵狂喜,但努力保持着镇定。
第二轮面试是部门总监,问了些专业问题后,当场就表示录用我。HR让我尽快签就业协议,说这一批招十个应届生,名额有限。
“很多毕业生在等这个位置,”HR小姐姐善意地提醒,“如果确定的话,最好今天就把协议签了,我们也好把名额留给你。”
我拿着那份厚厚的就业协议,手都有些发抖。看着公司鲜红的公章,还有那些诱人的待遇条款,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在乙方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完字,HR收走了我那份协议,说需要统一盖章,过几天寄给我。
走出写字楼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天空都明亮了。第一时间给爸妈打了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妈妈高兴的声音,我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得了。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
说好的一周内寄回协议,过了十天还没消息。我打电话问HR,对方说最近忙着新人培训,让我再等等。又过了一周,我实在坐不住了,直接去了公司。
这一去,我整个人都懵了。
22层的前台,那个曾经笑容可掬的小姐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荡荡的桌椅。办公区里一个人都没有,电脑全被搬空了,只剩下满地散落的文件。我站在那片废墟中间,腿都软了。
隔壁公司的人告诉我,这家公司上周就搬走了,好像还欠着物业费。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赶紧打王经理的电话,关机。打HR的电话,变成了空号。我蹲在地上,一遍遍重拨那些号码,手指都在发抖。
那一刻的感觉,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不是愤怒,是浑身发冷,从心底里透出来的寒意。我扶着墙才能站稳,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掉。不只是因为工作没了,更因为那种被彻底欺骗的感觉。
回学校的路上,我像个游魂。想到自己这几个月来的焦虑,想到父母期待的眼神,想到同学们都已经安定下来,而我却被骗得这么惨……那种绝望,真的难以形容。
更糟糕的是,我已经拒绝了其他面试机会,因为签了这份“协议”。辅导员告诉我,如果拿不回协议,我的应届生身份就会被锁定,无法和其他公司签约。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我先去了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很同情我,但说这类“皮包公司”很难找到责任人。他们建议我去公安局报案。
在公安局,我遇到了另一个有同样遭遇的女生。她也是应届生,被骗的方式和我一模一样。我们俩坐在派出所的长椅上,互相看着对方通红的眼睛,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让我既难过又有一丝安慰——至少我不是一个人。
警察给我们做了笔录,但也很直白地说,这类案件侦破难度大,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那段时间,我几乎跑遍了所有能想到的部门:工商局、人社局、教育局……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拿回那份协议上。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精疲力尽,但还要强装镇定,不敢让父母听出异常。
辅导员帮我联系了学校法律顾问,律师说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协议无效,但需要时间。而春招已经接近尾声,我真的等不起了。
最让我难受的是父母打来的电话。“工作还顺利吗?同事好处吗?”每次听到这样的关心,我都只能含糊其辞,然后躲到卫生间里偷偷哭。
转机出现在五月底。我在一个应届生论坛上发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没想到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网友给我支招,还有媒体记者联系我,想要报道这件事。
报道发出的第二天,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找到我,说教育局和人社局成立了专案组,专门处理我们这类受骗应届生的问题。在各部门的协调下,我的就业协议终于被解除,恢复了自由身。
六月中旬,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面试了一家创业公司。面试时,我如实讲述了这段经历。老板很认真地听完,然后说:“年轻人遇到挫折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你坚持维权的过程,让我看到了你的韧性。”
我得到了这份工作。虽然起薪没有之前那家骗子公司承诺的高,但公司很正规,同事也很友好。
现在,我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大半年。每次看到新来的实习生,我都会想起去年的自己。我想告诉所有正在找工作的学弟学妹:就业压力再大,也要保持警惕。那些看起来太好的机会,往往藏着陷阱。
签协议前,一定要多方核实公司信息;协议一定要自己留一份原件;遇到问题不要自己扛,要及时向学校和有关部门求助。
那段被骗的经历,就像一道伤疤,永远留在了我心里。但它也教会了我很多——关于社会的复杂,关于坚持的意义,关于在绝境中依然要相信希望。
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城市的灯火,我会想起那个蹲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无助哭泣的自己。我想对那时的自己说:别怕,一切都会过去的。那些打不倒你的,终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63)
1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58)
2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56)
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50)
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48)
5面包厂工人: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