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过街角,看见那扇熟悉的、漆成墨绿色的木门,还有门顶上那块被雨水冲刷得有些发白的“晨光文具”招牌,我的心一下子就落回了实处。好像我昨天才来过,好像推开这扇门,里面还是当年的光景。
店门还是老样子,推开时,顶上那个小铜铃依旧会“叮铃”一声,清脆得像是专门为了迎接我。只是那铃声,似乎比记忆里要沙哑、迟缓了些许。扑面而来的,还是那股子混杂着纸张、墨水、木头和一点点灰尘的、独属于文具店的气味。这味道像一把奇特的钥匙,瞬间就打开了我心里某个锁了很久的盒子。
店里的格局几乎没变。左边一长排玻璃柜台,里面整齐地码着各式钢笔、圆珠笔和笔芯。右边靠墙是顶天立地的货架,堆满了笔记本、文件夹和画材。只是货架的颜色深了些,边角被磨得露出了木头的原色。中间的过道还是那么窄,仅容两个人侧身而过。当年,我和小禾就总挤在这条窄窄的过道里,肩膀挨着肩膀,脑袋凑在一起,对着一本笔记本或者一支新出的笔,能嘀嘀咕咕研究上老半天。
我记得特别清楚,她最爱逛的是卖信纸和贺卡的那个区域。那些印着浅浅花纹、带着淡淡香味的信纸,在她眼里仿佛藏着无穷的诗意。她总会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用手指轻轻摩挲纸面的纹理,然后凑到鼻尖闻一闻,一脸满足地对我说:“你看,这一张像不像夏天雨后青草地的味道?”我那时总是笑她傻,心里却觉得她那个样子,可爱得不得了。
我们俩的“重大消费”,通常都发生在那排钢笔柜台前。那是我们俩共同的爱好。我们会扒在玻璃柜台上,把脸贴得近近的,指着里面一支支或华丽或朴素的钢笔,品头论足。那支“英雄”牌的铱金笔,笔夹是弯弯的,像个小问号,她喜欢得不行,却嫌价格太贵,每次来都要看上好几次,摸了又摸,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后来,我省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早饭钱,在她生日那天,偷偷跑来把它买下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我把那个细长的蓝色丝绒盒子递到她手里时,她眼睛里的光,比柜台里所有的笔尖加起来还要亮。她当时什么都没说,只是用力地、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手心滚烫。
那支笔,后来她用了很多年,直到笔尖都磨得有些秃了,还舍不得换。她说,那里面灌满了我的“心意”。
还有一次,是冬天,外面下着细雪。我们为了躲雪,一头钻进了这家文具店。店里暖气开得足,玻璃上蒙了一层厚厚的水雾。我们并排站在窗前,她伸出食指,在雾气蒙蒙的玻璃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爱心,然后在里面写下了我们俩名字的缩写。写完了,她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脸颊红扑扑的,像擦了胭脂。我看着她,觉得整个冬天的寒冷都被挡在了那扇玻璃窗外,店里温暖如春。
那些零碎的、闪着光的片段,此刻都随着这熟悉的气味和景象,一股脑地涌了上来。我仿佛能看见,那个穿着校服、扎着马尾的女孩,正踮着脚尖在够货架顶层的速写本;那个穿着白衬衫、一脸青涩的男孩,正笨拙地帮她挑选着改正带。他们的笑声、低语,似乎还萦绕在这略显陈旧的空气里,从未散去。
我慢慢地走到卖信纸的架子前,抽出一沓。纸的质地似乎不如从前了,花纹也换了新的样式,少了点当年的雅致。我又踱到钢笔柜台,玻璃下面陈列的笔,大多是我叫不出名字的陌生品牌,造型花哨,颜色扎眼。那支“英雄”笔,早已不见了踪影。
店主还是那位阿姨,只是头发已经花白了大半,正戴着老花镜,坐在柜台后面看报纸。她抬起头,从镜框上方打量了我一下,眼神里有片刻的茫然,随即,那茫然化开,变成了一丝温和的笑意。
“是你啊,好久没来了。”她语气平常,好像我只是个常客,出门买了趟菜回来。
我心里一惊,随即涌上一股暖流。她竟然还记得我。我点点头,也笑了笑:“是啊,阿姨,好久不见了。”
“你那个……爱买信纸和钢笔的小姑娘,没一起来?”她放下报纸,随口问道。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堵了一下。我摇了摇头,声音有些发涩:“她……没来。”
阿姨“哦”了一声,像是明白了什么,没有再问,只是重新戴好老花镜,目光又落回了报纸上。那神情里,没有好奇,也没有惋惜,只是一种见惯了人来人往的平静。
是啊,这家小店,见证过多少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呢?见证过多少小心翼翼的靠近、脸红心跳的并肩、共享秘密的欢喜,以及,最终悄无声息的别离?我们不过是它漫长岁月里,一对普通的顾客而已。我们的故事,对于这家店来说,或许就像货架上换过的一批批文具,寻常而又必然。
我最后买了一本最普通的、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和一支最普通的黑色中性笔。付钱的时候,那个小铜铃又“叮铃”响了一声,像是在跟我道别。
我推开门,走了出去。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街上的车流声、人声瞬间将我包围,把我从那个静谧的、属于过去的时空里,猛地拉回到了现实。
我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街对面站了一会儿,回头又望了望那扇墨绿色的门。它就那样安静地立在那里,不言不语,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替我收藏着那段最干净、最美好的青春,以及,那个永远停留在旧时光里的,穿着白裙子的姑娘。
店还在老地方,真好。好像只要它还在,我的那段年少时光,就还没有完全流逝,就还有一个可以回去看看的,精神的故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69)
1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68)
2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65)
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60)
4面包厂工人: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60)
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