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超市客服:处理顾客的商品退换货需求

    哎呀,您问我在超市做客服处理退换货的事儿啊?那可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这份工作吧,看着简单,不就是给顾客退个货换点东西嘛,但真正做起来,里头门道可深了,全是跟人打交道,得有耐心,更得将心比心。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我刚上岗大概一个多月的时候。那天下午,超市里人不多,有点冷清。一位老大爷,看着得有七十多了,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外套,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皱巴巴的超市塑料袋,在服务台附近来回踱步,眼神里有点怯,又有点急。我赶紧主动招呼他:“大爷,您需要办什么业务吗?过来这边就行。”

    他慢慢挪过来,把那个塑料袋放到台子上,声音有点沙哑:“姑娘,我……我想退点东西。”他一边说,一边从袋子里往外拿。是一盒包装挺精美的点心,还有一小桶食用油。我接过来一看,点心的生产日期是两天前的,油也是新的,符合退换条件。我一边在系统里操作,一边习惯性地随口问了一句:“大爷,东西是有什么问题吗?不合您口味?”

    没想到我这一问,老大爷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叹了口气,跟我说了起来。原来,昨天是他老伴的生日。他们老两口无儿无女,就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老伴身体一直不好,最近更是卧床多时。大爷想着老伴生日,特意来我们超市,咬了咬牙,买了这盒平时舍不得买的贵一点的点心,想给老伴甜甜嘴,添个喜庆。那桶油也是想着家里快用完了,顺便买的。可没想到,等他高高兴兴地把点心带回家,打开盒子想给老伴一个惊喜时,才发现老伴已经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这盒点心,老伴一口也没能吃上。

    大爷说着,声音就哽咽了:“这点心……她没吃着,我看着心里难受。这油,家里就我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了。我就想着,能不能退掉,换点钱……办后事,处处都要用钱啊……”他说完,用手背使劲擦了擦眼角。

    我当时听着,心里就跟堵了块大石头似的,又沉又酸。我完全没想到,这两件普通的商品背后,藏着这么一段心酸的故事。我赶紧给他办了退款手续,把钱仔细点清,递到他手里。看着他那双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手接过那些钱,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哪里是简单的退货啊,这分明是一位老人无奈之下,对过往念想的一种割舍,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低头。

    按照规定,退款完成,我的工作其实就已经结束了。但那一刻,我看着大爷佝偻着背、慢慢转身离开的背影,怎么也坐不住了。我赶紧跟旁边的同事说了一声,小跑着追了出去。

    “大爷,您等等!”我在超市门口追上他。
    他疑惑地回过头。
    我缓了口气,说:“大爷,您节哀。我们超市……我们超市对遇到这种情况的顾客,有个……有个小小的慰问关怀。”我临时编了个理由,“我帮您申请了一点点心意,您别嫌少。”其实,哪有什么规定,是我从自己口袋里掏了两百块钱,又跑回零食区,快速拿了一袋软和的鸡蛋糕和几包老人也能吃的营养麦片,一起塞到了一个袋子里,递给他。“这点吃的您拿着,一个人在家,也得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大爷愣住了,看着袋子,又看看我,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只是那双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瞬间就涌上了泪水,他不停地向我点头。那一刻,我自己的眼泪也差点掉下来。我扶着他,一直把他送到超市大门外,看着他走远。

    回到服务台,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处理的每一件退换货,可能都连接着一个家庭、一段故事。它不仅仅是商品和钱的交换,更是情感的流动和信任的建立。

    当然,也不是所有经历都这么沉重。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比如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个哭闹不止的小娃娃来退货,是一罐打开的奶粉。“我宝宝不爱喝这个牌子的,一喝就哭,能不能退啊?”按规定,食品类商品尤其是开封的,一般是不能退换的,主要是为了食品安全。我看着她怀里哭得小脸通红的孩子,又看看她焦急又无奈的表情,心里也挺理解的。我先是安抚她别着急,然后仔细询问了宝宝的情况,确认不是因为奶粉质量问题导致的身体不适。我没有生硬地用规定拒绝她,而是对她说:“女士,按照规定,打开的奶粉我们确实没法办理退货了,非常抱歉。不过,我看您宝宝可能是不适应这个口味。这样好不好,我帮您联系一下奶粉柜台的促销员,她特别专业,看看能不能根据您宝宝的情况,给您推荐一款更合适的?另外,我们超市刚好有另一个品牌的奶粉在做新品试用活动,我可以帮您申请一个小罐的试用装,您拿回去给宝宝试试,如果合适再买,也免得再浪费了。”

    那位妈妈听了,脸上的愁容一下子就散开了,连声说:“这样可以吗?那太好了!真是太谢谢你了姑娘!”后来,促销员帮她挑选了另一款,她也顺利拿到了试用装,满意地走了。虽然那罐打开的奶粉没能退掉,但她并没有抱怨,反而因为我的额外帮助而心存感激。这件事让我明白,有时候,顾客要的不是简单地执行规定,而是一个被理解、被帮助的态度,一个灵活的、有人情味的解决方案。

    还有一次,一位大哥怒气冲冲地拎着半袋米过来,“啪”地一下放在台上:“你们这米怎么回事!里面都有小虫子了!这还能吃吗?必须给我个说法!”那语气,火药味十足。要是一般人,可能就被这架势吓住或者也跟着上火了。但我不能,我得先让他把气顺下来。我赶紧拿起那袋米,仔细看了看,确实能看到一些很小的小黑虫在爬。我心里大概有数了,这多半是天气炎热,他家储存不当生了虫。

    但我没有直接说“是您自己没放好”,那无异于火上浇油。我先是诚恳地道歉:“哎呀先生,真是非常抱歉,让您遇到这么不愉快的事情。这米生了虫,确实看着就闹心,没法吃了。”我认同了他的情绪。然后,我话锋一转,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说:“最近天气又热又潮,米啊面啊这些东西,确实特别容易招虫子。我们仓库和卖场都是严格控温控湿的,出库时肯定是好的。您回忆一下,是不是在家里存放的地方比较暖和或者有点潮湿?”

    听我这么一说,他愣了一下,怒气明显消了一些,自己嘀咕着:“哦……好像是,我放阳台柜子里了……” 我赶紧接上话:“那就难怪了,阳台白天太阳晒着,温度高。您别着急,虽然这确实不属于商品质量问题,但考虑到您的购物体验,我这边可以特殊为您申请一下,给您做换货处理,您看可以吗?另外,我再跟您说说怎么存米不容易生虫……” 我详细地告诉他,可以把米装在密封的桶里,或者在里面放几瓣大蒜、几个干辣椒,都很有效。

    这位大哥听完,表情完全缓和了,甚至还有点不好意思:“哦,是这样啊……那谢谢你了啊姑娘,刚我态度不太好。”你看,本来可能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因为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最后变成了愉快的沟通,甚至还普及了一个生活小常识。

    这么多年做下来,我总结啊,退换货工作,核心不是那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而是“情、理、法”的结合。“情”要放在最前面,就是共情,你得先理解顾客的情绪,无论他是悲伤的、焦急的还是愤怒的。“理”要讲清楚,就是实事求是,耐心解释原因,不能含糊。“法”是底线,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国家法规,这是原则,不能违背。但如何在原则之内,最大限度地体谅顾客的难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才是真正考验我们客服水平的地方。

    服务台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每天看着人来人往,见证着生活的百态。有因为买到特价商品而欣喜的老奶奶,有为孩子精心挑选食物的年轻父母,也有像那位老大爷一样,带着生活伤痛而来的普通人。我越来越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办理业务,更像是一个倾听者,一个帮助者。当我能用我的耐心和一点点额外的热心,化解一位顾客的忧愁,抚平一位顾客的焦虑,或者仅仅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真诚的微笑和一句温暖的问候时,我心里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这份工作让我懂得了,真诚是通往人心最近的路。你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别人是能感受到的。超市卖的是商品,但我们客服,经营的其实是“人心”。每当看到顾客带着满意甚至感激的笑容离开,我就觉得,这一天,值了。这平凡岗位上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最温暖的财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