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做急诊护士太累想辞职,跟家人沟通后坚持成护士长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下班回家,连澡都懒得洗,就直接瘫在沙发上。急诊科的灯光好像还黏在眼皮上,白花花的一片,闭上眼,耳边还是监护仪的“滴滴”声、家属焦急的追问、还有推车轱辘碾过地面的急促声响。身上总像是带着一股消毒水、血腥和汗水混合的味道,怎么都洗不掉。

    真的太累了。不是身体上的,是心里那根弦,绷得太紧,随时都会断掉。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大夜班,外面下着暴雨,救护车一趟接一趟地往里送人。车祸的、心梗的、醉酒的……抢救室里乱成一锅粥。我刚给一个老大爷扎上液,那边一个年轻人就捂着胸口倒下了;好不容易把他安置上监护,又听见外面有家属在尖叫。那一整夜,我的脚就像踩在风火轮上,没停过。嗓子说到沙哑,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凌晨四点多,雨稍微小了点,短暂的安静里,我靠在治疗室的墙上,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撑不下去了。真的,就这一份工作,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我才三十岁,感觉身体已经被掏空了,情绪也变得像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看到家人给我留的晚饭,我没胃口;听到孩子想让我讲个故事,我会不耐烦。我把自己所有的耐心和精力,都留给了病人和那个喧闹的抢救室。

    那天早上,我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回到家,看着镜子里那个脸色蜡黄、眼窝深陷的自己,终于下定了决心。吃早饭的时候,我哑着嗓子,对我妈和我先生说:“我想辞职,不想干护士了,太累了。”

    饭桌上一下子安静了。

    我妈先开了口,眉头皱着:“当初是你自己非要学护理的,说穿那身白大褂神圣。这干了这么多年,说不干就不干了?多可惜啊。哪份工作不累呢?再坚持坚持,习惯了就好了。”

    我先生沉默了一会儿,给我夹了一筷子菜,说:“知道你辛苦。但辞职是大事,你现在在气头上,别冲动。要不,先休几天年假,缓一缓?”

    他们的反应,像一盆温水,不烫,却让我心里堵得厉害。我知道他们是关心我,为我着想,可那些“坚持一下”、“习惯就好”的话,我听不进去。那种疲惫和委屈,像潮水一样漫上来,我放下筷子,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

    “我不是冲动!你们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我几乎是喊出来的,“那不是普通的累!是那种……你明明已经用尽全力了,还是会被家属骂;是你眼睁睁看着人没了,还得马上收拾心情去救下一个;是你想对每个人微笑,却发现自己连笑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不想‘习惯’这种日子!”

    那顿饭,不欢而散。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有点沉闷。他们不再提辞职的事,但会默默地帮我多做些家务,给我炖点汤。可我心里那个辞职的念头,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强烈了,像块石头压在胸口。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发呆,我妈拿着一个旧相册走过来,坐到我旁边。

    她翻到一页,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年,穿着崭新的护士服,戴着燕尾帽,在医院门口拍的照片。照片上的我,笑得特别灿烂,眼睛里全是光。

    “你看你那时候,”我妈指着照片,声音很轻,“第一次独立值夜班,紧张得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回来还兴奋地跟我们说,你帮一个发烧的孩子物理降温,他拉着你的手叫‘阿姨’,你心里跟吃了蜜一样。你还记得吗?”

    我看着那张照片,愣住了。那些几乎被遗忘的感觉,一点点浮上心头。

    这时,我先生也走过来,把手搭在我肩膀上,说:“老婆,我们知道你不是怕吃苦。你是心里那团火,快被浇灭了。我们不是要拦着你,是怕你后悔。你忘了你当初为什么选这一行了吗?你不是常说,在急诊科,你是在和死神抢人吗?这份工作,它累,但它不是没有意义的。”

    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久。不再是他们劝我,而是我们一起回忆。我回忆起第一次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那种无法言喻的成就感;回忆起那个因为我耐心安抚而停止哭泣的小朋友,塞到我手里的一颗糖;回忆起病人家属在病人转危为安后,那一声发自内心的、哽咽的“谢谢”……

    这些碎片,被我刻意遗忘在疲惫的角落里,此刻却闪闪发光。

    我妈最后拉着我的手说:“闺女,妈不是不心疼你。妈是觉得,你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这么远,积累了这么多经验,放弃了太可惜。你要是觉得现在太辛苦,咱能不能想想办法,换个方式走下去?比如,能不能争取一下,做个护士长?那样是不是能稍微轻松点,也能把你受过的这些累,变成经验去帮帮那些更年轻的小护士?”

    “护士长”这三个字,像一道光,突然照进了我混乱的思绪里。

    是啊,辞职是一种逃离。但如果我能留下来,把我这些年踩过的坑、积累的经验,变成一套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去优化流程,去协调资源,去保护那些像我一样疲惫却仍在坚持的年轻护士们,让她们能稍微轻松一点,让病人能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治……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更有价值的坚持吗?

    我突然发现,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其实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日复一日的疲惫和压力掩埋了。我不是不想做护士了,我只是不想再像现在这样做护士了。

    那一刻,我心里那块石头,好像突然被搬开了。不是放弃了重量,而是找到了承载重量的新方式。

    我做出了决定:不辞职了。我要去竞聘急诊科的护士长。

    目标一定,整个人就像上了发条。我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管理知识,梳理科室里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交接班流程、如何优化物资管理、如何加强团队协作。我主动向老护士长请教,跟同事们沟通想法。我依然很累,但那种累,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漫无目的消耗,现在是指向明确的长跑。眼里重新有了光。

    竞聘演讲那天,我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熟悉的领导和同事,没有紧张,只有平静。我讲了我这些年在急诊科的感受,讲了那些让我崩溃的瞬间,也讲了那些支撑我走下去的温暖。我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是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能做到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我说:“我不想只做一个疲惫的‘救火队员’,我想做一个能带着大家一起,把‘火’扑得更好、更有效率,同时也能保护好我们自己的那个人。”

    后来,我成功当上了急诊科的护士长。

    岗位变了,责任更重了。我不再需要不停地奔波在每一个床位之间,但需要统筹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我开始制定更合理的排班表,关注每个护士的状态,谁家里有困难,谁情绪有波动,我都会找她们聊聊。我推动建立了科室的“心理舒缓角”,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我把自己当年渴望却得不到的理解和支持,尽力给予我的团队成员。

    当然,还是会遇到棘手的病例,还是会面临人手的紧张,还是会感到压力。但当我看到科室的运转越来越顺畅,看到年轻护士们的笑容多了起来,听到她们说“护士长,有你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的时候,那种价值感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我很庆幸,在我最想放弃的时候,我的家人没有简单地否定我,或者给我灌鸡汤。他们用爱和智慧,帮我擦亮了蒙尘的初心,让我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让我明白,坚持,不一定是硬扛着不放手。有时候,换一个姿势,调整一下步伐,是为了更好地走向远方。

    现在,我依然穿着护士服,行走在急诊科。这里的空气依然紧张,但我的心里多了一份从容。那盏曾经让我感到刺眼和疲惫的无影灯,如今在我眼里,是照亮生命、也照亮我自身价值的,最温暖的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