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他的努力值得所有的美好

    我从小就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孩子。记得上小学时,老师讲的应用题,别的同学一听就懂,我得在草稿纸上画半天才能明白。放学后,同学们都去玩了,我还趴在课桌前一遍遍演算。妈妈总说:“咱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就行。”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初中三年,我几乎没在晚上十一点前睡过觉。物理的电路图让我头疼,英语的时态总搞混,最怕的是语文课被点名朗读——我说话有点结巴,一紧张更严重。有次站起来读课文,卡在“忐忑不安”那个词上,整整一分钟没说出来,全班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那天放学,我躲在操场角落哭了很久。

    但哭完还是得继续。从那天起,每天清晨五点半,我就到学校后山练习朗读,从最简单的儿歌开始,对着树林,对着初升的太阳,一个字一个字地磨。第一个月,邻居家的狗听见我的声音都会叫;三个月后,语文老师惊讶地说:“你进步很大啊。”

    高中我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却是以垫底的成绩进去的。第一次月考,我在全班六十八个人里排第六十五。那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写:“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三年是我人生中最拼的时光。凌晨五点的晨光,晚上十一点的路灯,我都再熟悉不过。课本翻得起了毛边,笔记记了整整二十本。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手冻得握不住笔,就把手放在嘴边哈口气继续写;夏天蚊虫多,就在脚边点盘蚊香。最难忘的是高三那个春节,大年初一早上,家里来了很多拜年的亲戚,我在喧闹声中背英语单词,姑姑笑着说:“这孩子,大过年的还这么用功。”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悄悄在我桌上放了杯热牛奶。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超出一本线三十多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妈妈哭了,她说:“我知道你付出了多少。”

    大学四年,我依然保持着高中的劲头。图书馆是我待得最久的地方,从文学经典到专业书籍,一本接一本地啃。为了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我参加了辩论社,第一次上台时腿都在发抖,到现在能从容地在几百人面前演讲。我还开始勤工俭学,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在餐厅端过盘子。最累的时候,一天打三份工,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但这些经历都成了我宝贵的财富。家教让我学会了耐心沟通,餐厅工作让我懂得了服务精神,辩论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慢慢地,我发现曾经吃过的苦,都在以另一种方式回馈我。

    大四那年,我幸运地拿到了一家知名公司的offer。签约那天,人事经理对我说:“我们看中的不仅是你的成绩,更是你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工作后,挑战依然不断。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时,我连续加班两个星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次为了修改方案,在办公室熬到凌晨三点,走出大楼时,整条街都安静了,只有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初中时在操场哭泣的那个下午——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

    现在,我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每天下班回来,站在阳台上看着万家灯火,总会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书架上摆着这些年读过的书,抽屉里收藏着各个阶段的车票、门票和照片——那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证明。

    上周,公司来了个实习生,怯生生地问我:“姐,你是怎么做到这么优秀的?”我笑了,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都要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点。”

    真的,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辜负认真努力的人。那些早起读书的日子,那些挑灯夜战的晚上,那些在挫折中爬起来的瞬间,都像一颗颗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慢慢长成了现在的我。

    如果说有什么秘诀,可能就是——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你再坚持一下;当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告诉自己再试一次。美好从来不会凭空而来,它属于那些即使走得慢也从不停止脚步的人。

    现在的我,依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我知道,只要还在努力,生活就会给我最好的安排。清晨的阳光照进窗户,新的一天开始了,而我,依然在路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