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做会计没经验被嫌弃:考下 3 本证书,1 年晋升财务主管

    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揣着会计专业的毕业证书,满怀期待地投简历、面试,结果处处碰壁。

    “我们需要有经验的会计。”
    “你连账都没做过?”
    “不好意思,我们想找能直接上手的。”

    这些话像一盆盆冷水浇在头上。最伤人的一次面试,那位财务经理翻着我的简历,眉头越皱越紧:“你除了实习那几个月,完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啊。”他放下简历,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嫌弃,“我们这里不是培训学校,没时间从头教起。”

    走出那栋写字楼,我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了整整一下午。看着人来人往,心里特别难受——难道四年大学白读了吗?为什么连个机会都不肯给我?

    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既然你们嫌我没经验,那我就用证书证明我的专业能力;既然不肯给我机会,我就自己创造机会。

    第一战,我瞄准了初级会计职称。那三个月,我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图书馆和家。早上六点起床背书记概念,晚上做题到深夜。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炎热的夏天,出租屋里没有空调,我一边擦汗一边做《初级会计实务》的练习题,草稿纸堆了半人高。成绩出来的那天,我手抖着查分数——两门都80多分。我趴在桌子上哭了,不是因为这证书多难考,而是我终于向自己证明:我可以。

    有了初级证书,我总算找到了一份小公司的会计助理工作。说是会计,其实什么都干——报销、开发票、整理凭证,甚至还要帮老板取快递。但我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我抢着干,就为了能多接触实际的账务处理。

    工作稳定后,我立刻开始备考中级会计职称。这比初级难太多了。工作日晚上,我雷打不动学习三小时;周末更是全天泡在图书馆。最难熬的是备考的最后一个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咖啡当水喝。有次加班到九点回家,累得直接倒在床上,但想到还有章节没复习,又挣扎着爬起来。妈妈打电话来听见我声音沙哑,心疼地说:“别那么拼。”但我心里明白,不拼,就永远只能当个被嫌弃的小会计。

    考中级那年,我同时报考了税务师。别人都说我疯了,但我知道,要想在财务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税务知识必不可少。那一年,我几乎没有娱乐生活,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印象最深的是考前请了五天年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最后的冲刺,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次性通过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税务师也在第二年顺利拿下。当我把这三本证书摆在桌上时,部门的同事都投来惊讶的目光。但我知道,证书只是敲门砖,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机会终于来了。公司扩大规模,新成立了一个子公司,需要组建财务团队。我主动找到财务总监,毛遂自荐希望能负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总监看着我的简历,点了点头:“你的学习能力和毅力我很欣赏,但管理岗位光有证书不够,你能带团队吗?”

    我把自己这一年多在工作中的观察和思考全盘托出——如何优化报销流程、怎样加强内部控制、如何用Excel提高工作效率……说着说着,我发现自己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刚毕业时那个只会书本知识的新手了。

    “这样吧,”总监说,“你先代理主管三个月,看你表现。”

    这三个月,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忙碌也最充实的日子。每天早上提前到岗,梳理当天工作;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复盘整理。团队成员有怨言,我就耐心沟通;业务流程不顺畅,我就一点点优化。有个月底结账,系统突然出问题,整个团队加班到凌晨两点。我不仅陪着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还自掏腰包点了宵夜。当问题终于解决时,一个年轻同事说:“主管,跟着你干,虽然累但学到很多东西。”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得了。

    三个月后,公司正式下发任命文件,我成为了财务主管。坐在新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我想起两年前那个被屡屡拒绝的自己。如果没有那些嫌弃和否定,我可能不会这么拼命;如果没有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我也不可能抓住这个机会。

    现在,偶尔面试新人时,遇到那些眼里带着渴望却缺乏经验的毕业生,我都会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展示自己。因为我始终记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机会,就像曾经那个在烈日下抱着简历四处奔波的自己。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起点低不要紧,被人看轻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为改变现状付出相应的努力。证书不是目的,而是证明自己的方式;晋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财务这条路很长,我会继续脚踏实地走下去——用专业赢得尊重,用实力证明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