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网上买薯片,收到后袋子漏气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我是个特别爱吃薯片的人,尤其喜欢在深夜写东西时撕开一袋,“咔嚓”一声,咸香的滋味在嘴里化开,仿佛所有烦恼都随着那脆响烟消云散。

    上周三晚上,我又在常买的网店下单了三袋薯片——原味、烧烤味,还有限定的酸奶洋葱味。下单时还特意看了眼商品页面,大大的“充氮保鲜”“完整包装”字样让我很放心。等待的那几天,每次路过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薯片,我都忍住了没买,就盼着快递小哥按响门铃的那一刻。

    周五下午,快递终于到了。我从快递柜取出那个方方正正的纸箱时,心里还美滋滋的——今晚的夜宵有着落了。可抱起箱子的瞬间,隐约觉得哪里不对。箱子轻飘飘的,摇晃时能听见里面细碎的“沙沙”声,不像装着三袋饱满的薯片,倒像装着什么散装的小玩意儿。

    回家路上,这个念头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电梯里,我忍不住把箱子凑到耳边摇了摇——那声音,像秋风扫过满地落叶。

    拆箱时我的手有点抖。胶带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袋原味薯片。我的心沉了一下——袋子瘪瘪的,像被踩瘪的易拉罐。我把它拎起来,袋子软塌塌地垂着,完全失去了薯片袋该有的挺拔。手指轻轻一捏,没有预料中“嘭”的反弹,只有塑料膜相互摩擦的细碎声响。

    我还不死心,又拿出烧烤味——同样无精打采。最让我心疼的是那袋酸奶洋葱味,限量版,我盼了小半年。它的状况最糟,袋子侧面甚至有个不起眼的褶皱,轻轻一挤,能感觉到极其微弱的空气流动。原来不是完全密封的。

    我把三袋薯片在餐桌上排开,它们像三个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能清楚看到袋身上细细的褶皱,本该充盈饱满的立体包装,现在像被抽走了魂儿。

    我拿起最瘪的那袋,隔着袋子轻轻一捏。“咔嚓咔嚓”,不是整片断裂的脆响,而是细碎不堪的碎裂声。那声音,像踩在满地碎片上。

    犹豫再三,我还是拆开了那袋酸奶洋葱味。密封条撕开时没有“嘶——”的充气声,只有沉默。袋口张开,我低头看去——哪里还有薯片的影子,全是碎片和粉末。我用手指捻起一些,它们像沙子一样从指缝流回袋中。最大的碎片也不过指甲盖大小,更多的已经化作了绿色的粉末——那是调料和土豆的混合物。

    我还不甘心,又拆了另外两袋。原味的碎得没那么彻底,但也没有一片是完整的;烧烤味的状况稍好,可也找不出一片能完整塞进嘴里的。

    餐桌前,我对着这三袋薯片碎片发了很久的呆。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门口小卖部的薯片。那是装在透明罐子里的散装薯片,五毛钱一小袋。每次买都要踮起脚尖,看老板娘用长长的勺子从大罐子里舀出来。那些薯片总是很大片,很完整,咬下去“咔嚓”一声,整个小店都能听见。

    现在的技术明明更先进了——充氮保鲜、加厚包装、防震设计。可为什么,从工厂到我的手,这最后一段路却变得如此艰难?

    我拍了照片,联系客服。对方很快回复:“亲,运输途中难免有漏气现象呢,可以给您退五元红包哦。”

    我没有要那五块钱。只是把薯片碎片倒进碗里,用勺子舀着吃。味道其实还在,酸奶洋葱的酸甜,烧烤的烟熏,原味的咸香——可感觉完全不对了。这不再是薯片,只是一碗带着薯片味道的碎屑。

    那天晚上,我破天荒地没有写东西。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着空荡荡的薯片袋。忽然想起收到包裹时,纸箱角落里那些细小的白色缓冲颗粒。它们原本该保护袋装薯片,现在却和薯片碎片混在一起,分不清谁保护了谁。

    其实让我难过的,不只是没吃到完整的薯片。而是那种期待落空的感觉——你满心欢喜地等待一件事,为此忍耐,为此幻想,最后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就像精心准备的约会对方爽约,就像盼了好久的旅行遇上连日阴雨。

    后来我还是吃完了那些碎片,用勺子,像吃麦片一样。味道不差,只是少了那种“咔嚓”一声的痛快。

    昨天去超市,我在薯片货架前站了很久。最终没有买——不是怕再遇到漏气的,是怕即使买到完好的,也找不回那种简单的快乐了。

    那个装满薯片碎片的碗现在还放在厨房柜子里。偶尔打开柜门看见它,就会想起那个等待的夜晚,和最后用勺子吃薯片的自己。有些东西碎了就是碎了,即使用最甜美的调料,也粘不回原来的样子。

    也许这就是成长——学会用勺子吃碎掉的薯片,然后继续生活。只是每次看到网上薯片广告里那些饱满的包装,我还是会想起曾经那个完整的、会“咔嚓”作响的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