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咯噔一下。接过手机一看,那条短信措辞官方,说什么“尊敬的用户”“积分即将清零”“限量兑换”,末尾还附了个链接。我妈的字写得工工整整——她已经在纸上抄好了兑换码,正要把姓名、身份证号、地址一个个填进去。
“妈,你先等等。”我按住她的手,“这链接看着不太对劲。”
“怎么会不对呢?”她指着短信里的“联通”两个字,“这不是你给我办的号码吗?去年也有积分兑换,我还换了袋大米呢。”
我仔细看了看那个网址——根本不是联通的官方域名。再一查,这个月根本没有积分到期。可我妈已经兴致勃勃地翻出身份证,嘴里念叨着:“你王阿姨前两天也换了,听说很快就能送到家。现在这服务真是越来越好了。”
看着她满脸的期待,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去年那袋大米,估计也是同样的套路——用小恩小惠建立信任,等老人放松警惕了,再一步步套取更重要的信息。
我试着跟她解释这是诈骗短信,可她就是不信:“人家又没让我转账,就是填个资料收礼物,能骗什么呀?”
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和父母之间隔着多深的理解鸿沟。在他们那代人看来,只要不掏钱就不算被骗。他们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个人信息比现金更值钱。
我搬来笔记本电脑,坐在她身边。“妈,我陪你看看这个网站。”点开链接,页面做得像模像样,联通logo、备案号一应俱全,可仔细看就能发现破绽——注册时间才三个月,要求填写的信息却详细得离谱,连银行卡号都要。
“他们说要填银行卡号才能寄礼品。”我妈还在为对方找理由。
我找到联通官网,调出她的积分明细——根本不够兑换任何像样的礼品。又搜了几条类似的诈骗新闻读给她听。看着她眼神从兴奋到困惑,再到失望,我心里酸酸的。她不是固执,只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了。
“这些骗子太可恶了。”她终于叹了口气,摘下老花镜,“我就是想着,换个净化器放你们房间,你爸晚上咳嗽能好些。”
这句话让我瞬间湿了眼眶。原来她这么积极,心里惦记的是我爸的老毛病。
那天晚上,我教了她识别诈骗的方法:官方客服电话永远是10010,陌生链接不要点,个人信息不能随便给……她拿着小本子记得很认真,像个小学生。但我知道,光教这些还不够。
接下来的周末,我带着父母去了联通营业厅。工作人员听完我们的来意,特别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了正规的积分兑换流程,还帮他们在手机上下载了官方APP。看着两位老人跟着工作人员学怎么查积分、怎么兑换,我突然明白——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一句“别信”,而是有人陪着他们慢慢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自从那次以后,我妈成了小区的“防骗宣传员”。每次看到有老人收到类似短信,她都会乐呵呵地凑过去:“老姐姐,这个我懂,让我教你认认……”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的诈骗短信倒成了件好事。它让我意识到,父母正在慢慢变老,他们面对这个世界时的无措,需要我们的理解和陪伴。而我们做子女的,除了提醒他们小心骗子,更要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们认字、数数那样,一遍又一遍,从不嫌烦。
有时候我在想,骗子的手段会不断翻新,今天冒充联通,明天可能冒充其他单位。但只要我们多回家坐坐,多陪父母说说话,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那些冰冷的诈骗信息,就再也钻不进他们心里的空了。
真的,比起教会他们识别骗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都有我们在身边。这份安全感,才是最好的“防骗利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51)
1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47)
2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41)
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36)
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35)
5在跨境电商做选品: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