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加盟炸鸡店秘方味道与试吃不符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尝到那家炸鸡店样品时的感觉。

    那是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妻子揣着攒了五年的积蓄,坐了两个小时高铁去省城参加加盟推介会。展厅里飘着炸鸡的香味,金黄色的炸鸡摆在白色瓷盘里,旁边还点缀了几片翠绿的香菜。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微笑着递给我们一小块:“尝尝看,这就是我们的招牌产品。”

    我咬下第一口——外皮酥脆得恰到好处,咬下去时能听见轻微的“咔嚓”声;里面的鸡肉鲜嫩多汁,带着秘制调料特有的香气。妻子在旁边小声说:“这味道真绝了,跟咱们以前吃过的炸鸡都不一样。”

    就是那一刻,我们下定了决心。

    回到家后,我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转让了经营三年的小超市,取出全部存款,又向亲戚借了十万块。选址、装修、招聘员工,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总部的指导进行。那段时间,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想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味道,想到未来店里坐满客人的场景,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终于到了去总部培训的日子。我和其他十几个加盟商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等着学习那个“秘方”。我原本以为会是一个个调料亲手调配,没想到发到手里的是一包包装好的预制调料粉。

    “按照这个比例调配就行,精确到克,不能有任何差错。”培训师傅反复强调。

    我小心翼翼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每一个步骤:面粉200克,调料粉A包30克,调料粉B包15克,水120毫升... 培训结束前,我们每人都亲手做了一份炸鸡。说实话,当时就觉得味道和试吃时有些细微差别,但培训师傅说这是因为“新锅新油,火候还没掌握好”。

    回到自己的店里,我严格按照配方开始制作。第一次炸出来的成品,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外皮的味道接近了,但总觉得少了什么。鸡肉腌制的环节更是让我困惑:总部提供的腌制料已经配好,我们只需要加水调匀,把鸡肉放进去浸泡十二小时。可炸出来的鸡肉,总是没有试吃时那种饱满的肉汁和独特的香味。

    开业那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优惠消息,店里果然坐满了人。我看着客人们咬下第一口炸鸡时的表情,心里开始打鼓——没有人露出我当初那种惊艳的神情,大多是平静地吃着,有的孩子吃了几口就放下,嚷嚷着要喝饮料。

    第一个月结束后,我特意回访了几位常客。一位经常带孙子来的老太太说得实在:“味道还行,就是...说不上特别。我孙子说没有另一家连锁店的入味。”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

    我开始疯狂地调试:调整油炸温度,从170度试到190度;改变腌制时间,从十小时到十四小时;甚至连裹粉的手法都反复练习。可无论如何,都复现不了最初那个让我心动的味道。

    三个月后,我实在坐不住了,再次去了总部。接待我的经理听完我的问题,笑了笑说:“每家店刚开始都这样,火候掌握好了就好了。”我问他能不能让我再看看当初试吃时用的配方,他摇摇头:“那就是你们现在用的标准配方。”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店里坐到深夜。四十多万投入,每天起早贪黑,换来的却是顾客不经意的一句“还行”。妻子劝我:“也许是我们要求太高了,现在这样也能经营下去。”

    可我不甘心。第二天,我开始自己研究调料。去市场买来各种香料:八角、桂皮、花椒、孜然... 照着网上的配方一次次试验。有时候调出来的味道更怪,有时候接近了一点,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一位总部派来的督导来店里检查,闲聊时他说漏了嘴:“你们这批加盟商用的配方是去年新版的,成本降低了15%左右。试吃时用的是老版配方,味道当然有点差别。”

    我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

    原来从一开始,我追求的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复现的味道。那种感觉,就像你看着照片去找一个地方,到了才发现景物依旧,但最美的那个角度永远只存在于照片里。

    现在我的店还在开着,味道经过我自己反复调试,已经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客流量慢慢稳定下来,甚至有了些喜欢现在这个口味的熟客。只是偶尔,在清洗炸锅的间隙,我会想起第一次尝到的那个味道——那个让我义无反顾的味道。

    上周,又有一对年轻夫妇来咨询加盟事宜。他们兴奋地问我:“老板,你们家的炸鸡味道怎么样?”我张了张嘴,最后只是说:“你们尝尝看吧。”

    看着他们咬下第一口时的表情,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味道,就像人生中的某些瞬间,注定只能经历一次。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剩下的时间里,不断寻找新的、属于自己的味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