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春,我这老寒腿疼得特别厉害,上下台阶都得扶着墙。去镇上卫生院看了几回,药吃了不少,可还是反反复复地疼。
有一天中午,我正在院里晒太阳,电话响了。是个挺热情的小伙子,开口就喊“爷爷”,说我之前在他们那里咨询过药品。我心想可能是记错了,人老了记性不好。他问我是不是腿脚不方便,我说是啊,老毛病了。他就开始介绍一种“风湿特效药”,说是什么医学院最新研制的,三个疗程就能根治。
“爷爷,我们这个药现在做活动,买三送一,很多老干部都在用。”他说得特别诚恳,“您要是现在订,我还能帮您申请个老年优惠价。”
我心里直打鼓:“这药...贵不贵啊?”
“原价一盒要598,给您申请完补贴,只要298。一个疗程四盒,吃上一个月保证见效。”
将近三百块钱一盒啊!我在心里盘算着,这得卖多少斤玉米才够。可他说能根治——我这腿疼了十几年,要是真能治好...
“我先买一盒试试吧。”我说。
“爷爷,一盒效果不明显。这样吧,我给您申请个体验装,两盒只要500,还送您一个理疗仪。”
我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答应了。挂了电话,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从床头柜里摸出存折看了又看。那是我攒着给孙子交学费的钱。
三天后,快递真的来了。是两个蓝色的小盒子,上面印着看不懂的英文,还有个小仪器,看着像电动剃须刀。我按照说明书的号码打了个电话,还是那个小伙子接的。他详细告诉我怎么吃药,怎么用理疗仪,最后又说:“爷爷您坚持用,用完这两盒肯定有效果。到时候我再给您申请老顾客价。”
开始吃药那几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腿确实没那么疼了。我高兴地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说买了种好药。儿子在电话里急了:“爸,别乱买药!都是骗人的!”我嘴上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你们不在身边,哪知道我疼起来多难受。
吃完两盒,腿疼又回来了。这时接到一个电话,是个自称“专家”的人,说给我做回访。听说效果反复,他语气严肃起来:“老人家,你这是病情加重了,需要升级配方。我们有个进口的加强版,效果更好...”
这次要八百一盒。我犹豫了,说再想想。那天晚上腿疼得睡不着,凌晨四点,我拨通了那个“专家”的电话...
就这样,前前后后买了五次药,花了将近一万块钱。每次都是刚开始有点用,后来就没效果了。直到上个月,女儿回来看我,发现了抽屉里堆着的药盒子。她一看就哭了:“爸,这都是三无产品啊!你看这生产日期都是印上去的,一擦就掉!”
女儿当着我的面打了那个电话,开免提。对方还在吹嘘药效,女儿突然问:“你们公司全称是什么?药品批准文号是多少?”电话那头支支吾吾,最后挂了,再打就是空号。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上当了。不是心疼钱,是心里那个难受啊——这大半年来,我把那些叫我“爷爷”的陌生人当成了寄托,每次接到他们电话,都能热热闹闹说上半天。他们记得我腿疼,记得我爱吃甜,记得我小孙子的名字...现在想想,这些都是话术吧。
女儿要报警,我拦住了。都是年轻人,也不容易。再说,是我自己愿意信的——我信的不是药,是那种被人惦记着的感觉。每次电话铃响,听到那句“爷爷最近身体怎么样”,这空荡荡的老屋,好像就多了点人气。
现在我还是腿疼,但学会了用热水泡脚,女儿给我买了个理疗垫,虽然慢,但确实在好转。前几天又接到个推销电话,说是有种药吃了能长生不老。我笑了:“孩子,真要能长生不老,这世上早就人满为患喽。”
挂了电话,我看着院子里走来走去的老母鸡,突然想明白了——人老了,怕的不是病痛,是孤单。那些卖药的正是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卖的不是药,是一剂治孤独的偏方,只是这偏方,太贵了,贵得让人心疼。
儿子现在每周都会固定时间给我打视频电话,小孙子在屏幕那头喊“爷爷”。女儿给我买了部智能手机,教我在微信上看养生知识。我知道,真正的“特效药”从来不在电话那头,而在身边这些实实在在的牵挂里。
只是有时候电话铃响,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声音甜甜的姑娘——她最后一次打电话来,听说我不再买药了,语气立刻冷了下来:“那您以后别再打我们这个号码了。”说完就挂了。我握着话筒愣了半晌,里面传来的忙音,像极了我这些空落落的日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83)
1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83)
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81)
3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78)
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73)
5在跨境电商做选品: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