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比预想的快,两天后就到了。拆开牛皮纸箱,三盒口罩用透明塑料袋装着,包装上的字迹有些模糊。我拿起一盒仔细看,生产日期是2020年2月,有效期两年——已经过期三个月了。
心里咯噔一下,我赶紧拆开另一盒。这盒更糟,口罩薄得像纸巾,耳带一拉就断。我把口罩对着光看,能清晰看见手指轮廓。第三盒稍微好些,但包装上连生产厂家都没有。
手有些发抖。这些口罩是要给爸妈送去的,他们七十多了,爸爸还有哮喘。想起上周通电话,妈妈还说:“别总给我们买东西,你挣钱不容易。”我回她:“口罩必须用好的,这个钱不能省。”
我立刻联系客服。自动回复很快跳出来:“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我详细描述了问题,附上照片。等了半小时,终于等到人工客服。
“亲,我们的商品都是正规渠道进货呢。”
“可是它们过期了,而且质量很差。”
“亲,口罩只是日常防护,不影响使用呢。”
“医用口罩过期会降低过滤效果,这是常识。”
“亲,可以给您申请5元优惠券哦。”
看着屏幕上那个微笑表情,我突然觉得很无力。5元优惠券?我花的是一百多块钱,更重要的是,我差点把这些不合格的口罩交给年迈的父母。
我要求退货。客服说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我翻出购买时页面,发现那行小字确实存在——“促销商品概不退换”,而“医用级灭菌”的大字标题格外醒目。
那天晚上,我去了父母家。妈妈开门时戴的口罩已经发黄,边缘起了毛边。“这个用一个月了,洗洗还能用。”她说。我心里一紧,差点把那些劣质口罩递到她手上。
“妈,这个不能用了。”我把自己带来的N95口罩递给她,“以后口罩我给你们买。”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其实不只是口罩,疫情以来,我在网上买过涨价的消毒液、漏液的洗手液,只是这次特别让人难过。我们信任的那些平台,那些承诺,在利益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第二天,我决定维权。先给平台客服打电话,对方说需要7个工作日处理。接着向12315投诉,工作人员很耐心,记录下所有细节。我还把经历发到消费者论坛,没想到很多人留言说遇到了类似情况。
“我买的口罩一扯就破,像纸一样。”
“收到的口罩有霉味,根本不敢用。”
“商家说赔偿3元,我买了200元的货。”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我们这些普通人,在特殊时期,不仅担心健康,还要提防那些想发国难财的人。
第四天,事情有了转机。平台客服来电,说核实后确认商品存在问题,可以全额退款,无需退货。商家账号被暂时冻结。虽然赔偿不多,但至少讨回了公道。
周末再去父母家,我带了正规药店买的口罩,教他们如何辨别真伪:“要看执行标准,看注册证号,闻起来不能有异味......”爸爸戴上新口罩,眼睛弯成月牙:“这下放心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每一次较真都很重要。不是为那点钱,而是为了一份尊严和权利。那些发国难财的商家,应该知道有人在盯着他们,有人在坚持。
现在,我依然会在网上购物,但会更仔细地查看评价、核实资质。我也成了朋友中的“口罩鉴定专家”,经常有人发照片问我:“这个靠谱吗?”
世界或许复杂,市场或许混乱,但我们不能放弃对诚信的坚持。就像妈妈说的:“做人要实在,买东西也要实在。”这份实在,需要商家诚信经营,也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更需要我们在权益受损时勇敢站出来。
那几盒劣质口罩,我一直没扔。它们提醒我,有些底线不能突破,有些信任不容辜负。在这个特别时期,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心里那份对善良和公正的信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51)
1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47)
2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41)
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37)
4在跨境电商做选品: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37)
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