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扫码领洗发水,收到后是小瓶装

    这事儿过去有段时间了,现在想起来,心里头还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个啥滋味。那天下午,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我正低头刷着手机,一条推送就跳了出来——“扫码免费领大牌洗发水,正装包邮到家!”旁边配的图,是那种我在超市货架上看到过好多次,但总舍不得买的牌子,瓶子精致,看着就高级。心里那个小算盘立马就拨响了:免费的,还是大牌,不领白不领啊!手指头没怎么犹豫,就点开了那个链接。

    页面做得挺像那么回事,红红火火的,到处都是“限时”、“限量”、“赶紧行动”的字眼。我按照提示,扫了那个二维码,跳转到一个需要填写地址和电话的页面。填的时候,心里也掠过一丝嘀咕:会不会是骗人的?但转念一想,反正就是地址电话,现在信息泄露还少嘛,为了那瓶“正装”洗发水,值得冒这个险。我还特意把那个“正装”两个字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仿佛已经闻到了头发洗完后那股高级的清香。提交完信息,页面显示“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收货”,我还美滋滋地跟室友说:“等着啊,过几天咱们就有好洗发水用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还真有点惦记这事儿。时不时看看物流信息,可惜一直没动静。慢慢地,我也就把这事儿淡忘了。免费的东西嘛,哪能那么较真。直到大概半个月后,一个皱巴巴的、巴掌大的快递袋子塞到了我的信箱里。我拿着那个轻飘飘的袋子,心里直犯嘀咕:我没买这么小的东西啊?拆开一看,里面是个透明的小自封袋,袋子里躺着一个……怎么说呢,就像一个你在酒店浴室里看到的那种免费小样,甚至比那个还要小一圈、简陋一些的塑料瓶。瓶子是白色的,上面就贴了个打印的标签,写着“洗发露”,字迹都有些模糊。

    我愣住了,拿着那个小瓶子翻来覆去地看。它小到什么程度呢?我握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什么分量,挤空了,估计也就能洗一次头,最多两次,还得是特别省着用。瓶身软塌塌的,材质很薄,感觉稍微用点力就能捏瘪。这就是我期盼已久的“大牌正装”?那一刻,说不上是愤怒,更多的是一种被愚弄、被戏耍的荒诞感。我像个傻子一样,为了这么个玩意儿,兴冲冲地填了信息,盼了好几天。

    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就那么看着。阳光照旧明晃晃的,透过窗户,落在那个可怜巴巴的小瓶子上,它显得更加渺小和廉价了。我心里头那股火,这才慢慢烧了起来。不是心疼钱,毕竟没花钱,是那种信任被轻轻摔在地上的感觉。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到“免费”、“大牌”这样的字眼,心里那点小小的贪念和侥幸,原来早就被别人算计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我们会上钩,知道我们即使收到这么个东西,大概率也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去追究。这种被拿捏、被轻视的感觉,比丢了钱还让人难受。

    我想起填信息时的那一丝犹豫,想起当时心里那点“值得冒险”的自我安慰,脸上就有点发烫。原来,那点侥幸心理,就是通往失望的捷径。我甚至想象了一下那个幕后的操作者,他可能正看着后台成千上万条收获地址,得意地笑着,成本低廉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瓶子,换来了海量的真实个人信息,这笔“生意”,他可真是赚大了。而我,就是那海量数据里,一个微不足道,还有点活该的“1”。

    那个小瓶子,我一直没扔。它就放在我书桌的角落里,像个耻辱柱,也像个警示牌。后来,我再看到任何“扫码免费领”的东西,手指头都会自觉地划过去。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老掉牙的道理,我以前总觉得是大人吓唬小孩的,现在却用这么一种尴尬的方式,让我结结实实地记住了。

    有时候洗头,用着自己从超市货比三家买回来的、普普通通的洗发水,我倒觉得挺安心。至少,我知道我付出多少钱,能得到什么样的东西,心里踏实。那个免费的小瓶子,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警惕营销陷阱,更像是一次关于“期望与现实”的生动课。它告诉我,那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美好,背后标好的价格,可能不是金钱,而是你的期待,你的信任,甚至是你对自己判断力的那点信心。

    现在,那个小瓶子还在那儿落灰。每次看到它,我心里已经平静了很多。谈不上恨,也谈不上怨,就是觉得,成长嘛,有时候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有点憋屈、有点可笑的小事完成的。它让我以后的路,能走得更稳当些,更清醒些。只是那瓶洗发水,我一次也没用过,不是嫌弃它小,是觉得,那段记忆和它绑在一起,味道,总归是有些不对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