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加班到快十点,办公室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我和一盏惨白的灯。窗外下着冷雨,敲在玻璃上,噼里啪啦的,更显得屋里寂静得让人心慌。我对着电脑屏幕上那一堆怎么也理不清的数据,感觉太阳穴突突地跳,一股说不出的烦躁和委屈涌上来,几乎要把我淹没。我颓然地趴在桌子上,把脸埋进臂弯里,只想就这么与世界隔绝一会儿。
就在这时候,手机屏幕亮了。是他发来的消息,没有问“在干嘛”,也没有客套的“吃了吗”,就简简单单的一句:“看你办公室灯还亮着,今天不太顺?”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那种感觉,就像你在黑暗的隧道里走了很久,已经习惯了孤独和磕绊,忽然前方出现了一点光,不是刺眼的探照灯,而是像家里窗口透出的、那种暖黄色的、让人安心的光。他怎么知道的?后来我才明白,他一直用他的方式在“看”着我。他记得我抱怨过新项目的棘手,也留意到我最近朋友圈里消失了的那些日常分享。
我回了个哭丧着脸的表情包。他立刻拨了语音过来,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一种让人平静的温度:“别急,慢慢说。是卡在哪个环节了?”
那个晚上,我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他其实并不完全懂我专业上的那些细节,但他是个极好的倾听者。他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也不会轻飘飘地说“看开点”,他只是听我说,偶尔插一句“嗯,我明白,这种感觉确实难受”,或者“那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在他的引导下,我杂乱无章的思绪,好像被一双温柔的手慢慢梳理开来。说到最后,我自己竟然把那个死结给想通了。挂掉语音前,他笑着说:“快去吃点热乎的,泡面也行,别饿着肚子跟数据较劲。”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不过是他无数“及时出现”里,最普通的一次。他的关心,似乎总有一种精准的“预感”。
有一次,我和家人因为一些琐事闹了不愉快,心里堵得慌,一个人在公园里漫无目的地走。手机响了,是他。我接起来,还没说话,他就在那头问:“心情不好?找个地方坐坐?”我当时就愣住了,问他是不是在我身上装了监控。他笑呵呵地说:“没有,就是刚才脑子里突然闪过你的样子,觉得你可能需要聊聊天。”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四十多分钟,从家里的烦心事,聊到最近看的书,心里的那块疙瘩,就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里,不知不觉地松开了。
还有一回,我无意中提过一次,说想找一本绝版了很久的旧书,跑了好几个旧书网站都没找到。说完我自己也就忘了。过了大半个月,我收到一个包裹,拆开一看,就是那本我寻觅已久的书,品相很好,扉页上还有他留的字:“猜你会喜欢。”我当时捧着那本书,心里翻江倒海的。这种“及时”,不是雪中送炭式的救急,而是一种“原来我随口说的一句话,你也放在了心上”的珍重。它比任何刻意的关怀,都更能打动人心。
当然,他的“及时”并非次次都伴随着温柔的话语。在我犯错、钻牛角尖的时候,他的“出现”会变得严厉。记得有次我因为自己的疏忽,搞砸了一件挺重要的小事,却下意识地想找借口推脱。他当时就沉下脸,非常直接地指出了我的问题,一点情面都没留。他的话像一根针,扎得我瞬间面红耳赤,心里又羞又恼。可就是他那次毫不留情的“及时”,像一盆冷水,把我浇醒了,让我没有在错误的路上滑得更远。事后想想,那种基于了解和负责的批评,何尝不是一种更深沉的关心?
我常常想,他为什么总能这么“及时”?后来我渐渐懂了,这背后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他持续投入的、巨大的注意力。他把我的朋友、我的喜怒哀乐,都真真切切地放在了心里。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守林人,不需要时刻盯着我看,却能从风里一丝异常的气味,或远处一声轻微的鸟鸣里,判断出我这片“林子”里是不是起了山火,或者只是需要一场甘霖。
在这个人人都很忙、注意力被分割得七零八碎的时代,这种持续的、全然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他愿意为你花费他宝贵的心力。他的天线,永远为你开着。
前几天,我翻我们几年的聊天记录,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规律。几乎我所有情绪低落、或者遇到难题时发出的消息,后面紧跟着的,总是他的回应。那些回应,有时是一句调侃,有时是一个拥抱的表情,有时是一段长长的语音,有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它们像一颗颗钉子,稳稳地楔入我生活那些摇摇欲坠的时刻,加固了我的整个世界。
写到这儿,我给他发了条消息:“在干嘛呢?”
他几乎秒回:“刚泡了杯茶,正想着你该找我聊天了。”后面跟了个憨笑的表情。
你看,他的关心,又一次“及时”地出现了。
窗外阳光正好,我的心里,一片温润平和。我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是晴是雨,这份如影随形、总能适时降临的关怀,将是我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我不必回头张望,因为他总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98)
1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93)
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86)
3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86)
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84)
5他的微信朋友圈有陌生女生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