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典藏文章八亿典藏文章

外卖骑手的装备:戴好头盔、穿好雨衣,确保骑行安全

    我是一名外卖骑手,每天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份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热乎乎的饭菜准时送到客人手里;说难也难,风里来雨里去,安全这根弦儿,时时刻刻都得绷得紧紧的。

    我柜子里有两样东西,是雷打不动每天出门前必须检查的——头盔和雨衣。它们不是普通的装备,更像是我的老伙计,陪我闯过无数个白天黑夜,帮我扛过数不清的风吹雨打。

    先说说我这顶头盔吧。它不是店里配的那种最普通的,是我自己掏钱买的,花了小几百块。为啥要买好的?因为命只有一条啊。刚干这行的时候,我也不太在意,觉得戴个头盔就是应付检查,闷得慌,有时候没交警的路段还偷偷摘下来透透气。直到那个下午,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去年夏天,我接了个远单,眼看就要超时了,心里一急,在一个路口抢了半秒绿灯。就这半秒,一辆右转的车没看见我,“砰”的一声,我连人带车摔了出去。那一瞬间,天旋地转,我只听见自己脑袋磕在马路牙子上“咚”的一声闷响,心都凉了半截,心想“完了”。可等我爬起来,除了身上有点擦伤,脑袋居然一点事都没有。是头盔救了我。它左边裂了一道长长的纹,像一张咧开的嘴,嘲笑着我之前的侥幸心理。我抱着那个裂开的头盔,在马路牙子上坐了足足十分钟,手一直在抖。从那以后,我这头盔就跟长在我头上似的,再热再闷也没摘过。每次扣上那个卡扣,“咔哒”一声,心里就特别踏实。它提醒我,家里老婆孩子还在等我平安回去呢。

    头盔保的是头,雨衣护的是身。我们这行,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别人下雨往家跑,我们下雨往外冲。订单多,路又滑,真是拿安全在拼。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年冬天那场大雨。那是晚上九点多,雨下得跟瓢泼似的,砸在脸上生疼。我接到一个订单,备注写着:“师傅,我不急,您慢点骑,注意安全。”就这一行字,看得我心里一暖。我麻利地穿上我那件亮黄色的雨衣,这颜色显眼,晚上安全。这雨衣也跟了我两年了,胳膊肘的地方有点磨白了,但一点儿没破,也没漏过水。

    雨太大了,雨刷器开到最快也看不清前面。我把车速放得很慢,几乎是蹭着走。雨水顺着雨衣的帽子往下流,糊在面罩上,我就隔一会儿用手抹一把。风特别大,想把雨衣掀起来,我就把下面的扣子扣得死死的,风只能在外头打转,钻不进来。那份外卖,我用好几层塑料袋包好,紧紧揣在雨衣怀里,用体温护着。

    送到的时候,开门的是个姑娘。她看到我浑身湿漉漉的,但怀里的餐盒几乎是干的,愣了一下,连声说:“谢谢师傅,太谢谢了!您快擦擦。”她递给我一包纸巾。就那一包纸巾,让我觉得这一路的风雨,值了。下楼找到我的车,看着那件还在滴水的雨衣,它在昏暗的路灯下反着光,像个忠实的守护者,帮我挡住了所有的寒冷和潮湿。那一刻,我觉得它不只是一件塑料布,它是有温度的。

    除了这两样“保命”的家伙,我车上还有些小零碎,也都是为了安全。比如手机支架,一定要牢固,看导航不用低头,视线不离路面。车把上挂了个小手电,晚上走没灯的小巷子特别管用。还有一双防滑的手套,下雨下雪天,抓车把抓得稳,心里才不慌。

    干我们这行,时间就是金钱,平台卡着时间,催单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说不急是假的,谁不想多跑几单?但每次心里那股急火冒上来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地摸摸头上的头盔,或者看看叠放在车箱里的雨衣。它们就像两个沉默的老朋友,时时刻刻提醒我:慢一点,稳一点。你送的不仅是饭,更是一份责任,对客人的责任,但首先,是对你自己、对家人的责任。

    我文化不高,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这座城市需要我们来维系着它的脉搏,让忙碌的人能吃上热饭,让孤单的人能感受到一点温暖。而我想做的,就是戴好我的头盔,穿好我的雨衣,安安全全地、一单接一单地跑下去。穿过每一个红灯绿灯,经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把这份温暖和准时,稳稳地,送到每一个期待的人手中。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选择的,平凡而又必须小心翼翼的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