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让我在心里翻来覆去琢磨半天。发微信朋友圈,如果十分钟没人点赞,我就忍不住想删掉;开会时领导稍微皱下眉头,我就觉得他肯定是对我不满意;同事聚餐没叫我,我能难过一整个周末,反复思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最夸张的是有次部门开会,领导说最近有人工作不够认真,我立刻对号入座,整场会议都心神不宁,手心冒汗,连准备好的发言都说得结结巴巴。结果散会后才知道,领导说的是另一个项目组的问题,跟我半点关系都没有。可那一整天,我都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
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年。说实话,活得很累。就像时刻背着个易碎的水晶球,生怕一不小心就摔碎了。
转变的契机来得有点痛。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最后关头被客户否了。其实问题不全在我,市场环境突然变化,客户临时调整了方向。但在总结会上,领导还是当着全部门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方案中的几个漏洞。
我当时就崩溃了。
强忍着开完会,冲进洗手间的隔间,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我觉得自己太失败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同事们一定都在笑话我。那一刻,我甚至想到了辞职。
在洗手间里哭了半小时后,我红着眼睛走出来,正好遇见部门里最资深的王姐。她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问,只是轻声说:“走,陪我下楼买杯咖啡。”
在楼下的咖啡厅,她终于开口:“很难受吧?”
我点点头,眼泪又要掉下来。
“知道我刚工作那会儿,第一次搞砸项目后做了什么吗?”她笑了笑,“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两天没出门,觉得职业生涯完蛋了。后来是我师父告诉我一句话——职场上,你要做弹力球,不是玻璃杯。玻璃杯摔了就碎了,弹力球摔得越重,弹得越高。”
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灰暗的世界。
那天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过程很慢,也很难,就像在重新学习走路。
第一步,我学会了“暂停”。每当感觉到自己又要陷入情绪漩涡时,我就强迫自己停下来,深呼吸,问三个问题:这件事真的那么严重吗?有没有其他解释?最坏的结果我能承受吗?
有一次,我给同事发邮件讨论工作,他回复得很简短,就两个字“收到”。要在以前,我肯定会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他了?但那次我按下了暂停键。我告诉自己:也许他只是在忙,也许他本来就是这样的风格。果然,下午遇见他,他笑着跟我打招呼,完全没事人一样。
你看,很多时候,我们的玻璃心只是在和自己编造的恐怖故事较劲。
第二步,我开始主动寻求反馈。这特别反人性,因为玻璃心最怕的就是被评价。但我鼓起勇气,找到信任的同事和朋友,请他们直接指出我的缺点。
第一次听到别人说“你有时候太敏感”“容易钻牛角尖”时,心里确实不舒服。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些真实的反馈才是最好的礼物。它们像镜子,让我看清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而且,听得多了,脸皮真的会变厚。现在有人给我提意见,我能真诚地说“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立刻进入防御状态。
第三步,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把注意力从“别人怎么看我”转向“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前我做事,总想着怎么让别人满意,怎么避免被批评。后来我开始问自己:这件事本身有价值吗?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即使没有人鼓掌,我还愿意做吗?
心态一变,整个世界都开阔了。我不再是那个战战兢兢等着别人打分的孩子,而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和主角。
这个过程里有很多难忘的瞬间。
记得有一次,我负责的项目需要和其他部门合作,对方负责人特别挑剔,说话也很直接。要在以前,我可能早就委屈得掉眼泪了。但那次,我专注在解决问题上,他提的意见有道理,我就采纳;觉得不合理,就礼貌地解释我们的考虑。来回几次后,他居然开始尊重我的专业判断,项目推进得出奇顺利。
项目结束后的庆功宴上,他端着酒杯过来,说:“一开始我觉得你太温和,担心扛不住压力。没想到你外柔内刚,很有自己的想法。”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玻璃心的小姑娘了。
还有一次,男朋友临时加班,取消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约会。要在过去,我肯定会生闷气,觉得他不重视我。但那天,我只是有点小失望,然后很快调整计划,自己去看了场电影,还发现了一家很棒的甜品店。当他加班结束赶来道歉时,我正开心地吃着提拉米苏。他惊讶地说:“你和以前不一样了。”
是啊,不一样了。我不再需要靠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像一棵树,把根扎得更深,就不再害怕风雨。
现在的我,依然会敏感——这是天性的一部分,我接受了它。但敏感不再是我的软肋,反而成了我的优势。它能让我更细致地体会别人的感受,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不同的是,内心多了一份韧性,一份“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接得住”的底气。
上个月,公司有个重要的公开演讲机会,很多同事都不敢接,说我行吗?要面对那么多领导和客户。我主动请缨。准备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困难,PPT改了一版又一版,演练时也出了不少错。但这次,我没有自我怀疑,只是想着怎么把内容做得更好。
演讲那天,我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的人群,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洗手间里哭鼻子的自己。我深吸一口气,露出了微笑。整个演讲很顺利,结束后掌声热烈。领导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成长很快啊。”
回家的路上,我慢慢走着,心里特别平静。从玻璃心到内心强大,这条路我走了三年。哭过,退缩过,但最终一步步走过来了。其实所谓的逆袭,并不是变成了刀枪不入的超人,而是在保持柔软的同时,生长出了自己的骨架。
如果你也曾经或者正在被玻璃心困扰,我想告诉你:没关系,我们都一样。但请相信,你比想象中更坚强。那些让你玻璃心碎一地的瞬间,可能正是你开始成长的起点。
就像王姐说的,我们要做弹力球,摔得越重,弹得越高。现在的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真正的强大,不是不会受伤,而是受伤之后,依然能够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69)
1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69)
2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65)
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60)
4面包厂工人: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60)
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