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我,像个复读机一样,机械地重复着“这个真的很划算”、“大家抓紧下单”——声音越来越高,话却越来越空。看着评论区稀稀拉拉的互动和几乎不动的销量,那种挫败感,真的,坐在镜头前强颜欢笑的时候,眼泪都在心里流。
我家是做服装厂的,我自己对面料、版型门儿清。当初想着,有这优势不做直播可惜了。可现实是,你懂产品,和你能把产品说进别人心里,完全是两码事。我就像个守着宝藏却找不到钥匙的人,干着急。
转机来得有点狼狈。那次播一款重磅真丝衬衫,我照例讲着“100%桑蚕丝”、“高级有质感”,自己都觉得干巴巴。突然有个老粉评论:“主播,你总说高级,可我担心洗几次就废了,而且我肩膀厚,能穿吗?”
我当场卡壳。支支吾吾说“应该没问题”,结果越解释越乱,眼睁睁看着在线人数从三百多掉到一百出头。下播后我趴在桌子上,难受得晚饭都没吃。
就是那天晚上,我下定决心——必须改变。
培训的第一课,老师没讲什么高深理论,而是放了我那场失败直播的片段。听着自己空洞的话术,我脸红到耳根。老师说:“你不是在卖货,你是在自言自语。直播是对话,不是演讲。”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把我浇醒了。
我开始系统地学。以前我觉得“家人们”特假,现在懂了,真诚的称呼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老师教我们,不要叫“家人们”,可以根据你的粉丝画像来,我的粉丝多是2540岁的职场女性,我就叫“姐妹们”,瞬间亲切多了。
最大的改变,是学会了“场景化说话”。以前我说“这件衬衫透气”,现在我会说:“姐妹们想象一下,下周一开重要会议,会议室空调坏了,别人汗流浃背妆都花了,你穿着这件真丝衬衫还清清爽爽,那种从容自信,值不值?”这样说,是不是画面感立刻就来了?
还有“痛点切入”。针对那位粉丝担心的“肩膀厚”,我现在会这样讲:“这件衬衫的版型,我特意让工厂在肩线这里做了3厘米的余量。像我这样有点肩宽的姐妹,穿起来不但不勒,反而特别显瘦。你们看——”然后在镜头前转身,展示侧面效果。
最让我开窍的是“信任建立”。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三个顾客最关心的问题。我的问题是:真丝怎么洗?会不会很容易勾丝?为什么比某某品牌贵?
现在我能很自然地回答:“姐妹们,真丝洗护其实很简单,用洗发水就行,因为都是蛋白质纤维。勾丝问题我们做了加固处理,正常穿着完全没问题。至于价格,我们用的是6A级桑蚕丝,厚度22姆米,比普通16姆米的垂坠感好太多,一件可以穿五年不过时。”
这些话术不是背出来的,是真正懂了之后自然流淌出来的。
改变是慢慢发生的。大概培训两周后,我照常直播那款真丝衬衫。当我用新学的话术讲解时,评论区开始热闹起来:
“主播终于说到点子上了!”
“原来真丝可以用洗发水洗啊,学到了!”
“看了好几家,就你讲得最明白。”
那场直播,这款衬衫卖出了87件——是我之前一个月销量的总和。下播后我看着后台数据,手都在抖。原来,不是货不行,是我不会说。
现在我的直播间完全变了样。在线人数稳定在千人左右,转化率从可怜的0.3%提升到了2.1%。最重要的是,我和粉丝真的成了“姐妹”。她们会问我搭配建议,会在我直播时提醒“嗓子哑了喝点水”,还会把自己穿我家衣服的照片发到粉丝群。
上周,最早问我“肩膀厚能不能穿”的那个粉丝又来了,一下子买了两件,还在评论区说:“就爱听主播讲解,实在、有用!”
看到这句话,我在镜头前差点没忍住眼泪。这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回头想想,这场逆袭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终于明白了:直播带货,货是基础,但真正打动人的,是你站在用户的角度,帮她说出她的担心,解决她的问题。好的话术不是套路,是桥梁——连接产品和需求,连接我和屏幕那边的每一个信任我的人。
现在的我,依然每天在学习、在调整。但再也不怕看回放了,因为镜头里的那个人,眼里有光,说的话能走进人心里。如果你也在经历我曾经的困境,别放弃——找到方法,勇敢改变,逆袭的故事,你也可以亲手写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96)
1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92)
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86)
3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86)
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84)
5他的微信朋友圈有陌生女生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