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春那会儿,我爸总说身上没劲儿,吃饭不香,脸色也黄暗暗的。我带他去医院查了,医生说就是老年人常见的肝功能有点下降,注意饮食、多休息就行,给开了点常规的护肝片。可我爸回来吃了半个月,总觉得“见效慢”。
就在这时候,他在公园认识了个“热心人”。那人天天在老年人锻炼的地方转悠,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得亲热。一来二去熟了,就给我爸推荐一种“肝脏护理”的药品,说是“祖传秘方”,专门针对老年人肝脏问题,“三个疗程见效,六个疗程根治”。还拿出本印刷精美的小册子,上面全是看着像病例的“感谢信”,说什么“三十年肝病都吃好了”。
我爸心动了。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人,居然二话不说就掏两千多块钱买了三个疗程。我下班回家看到他正在看那本小册子,还高兴地跟我说:“这下可找对药了,人家说好多老人都吃好了。”
我拿过那盒子一看,连个正规的国药准字都没有,就是个“食”字号的保健品。我赶紧劝他:“爸,这不是药,治不了病,咱还是吃医生开的吧。”可我爸不信,反而说:“你们年轻人就信医院,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都不认。人家说了,这是‘护理’,比治病还根本。”
从那以后,我爸就把医生开的药停了,天天吃那个“肝脏护理”品。头一个星期,他精神头好像确实好了点,还跟我说:“你看,有效果吧?身上轻快多了。”现在想想,那多半是心理作用。
可一个月过去,我发现他脸色更黄了,原先只是没力气,现在上下楼都喘。我再次劝他别吃了,他却像被洗了脑似的,说:“这才一个疗程,人家说了,是在排毒,看起来重点儿是正常的。”
直到那天晚上,我爸起夜时突然晕倒在卫生间。送到医院一查,转氨酶飙升,黄疸指数高得吓人,急性肝损伤。医生严肃地问我:“病人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我这才把那个“肝脏护理”品拿给医生看。医生一看就摇头:“又是这种东西!什么祖传秘方,里面偷偷添加了不知剂量的西药成分,短期内看起来有效,长期服用对肝脏损伤极大。老人家本身肝功能就弱,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我爸躺在病床上,手上打着点滴,听着医生的话,眼神黯淡下去。他轻轻说了句:“我寻思着……能少给你们添点麻烦……”
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原来我爸这么执着地相信那个“肝脏护理”,不只是因为它吹得天花乱坠,更是因为他怕自己病了拖累儿女。他想赶紧好起来,想找个“神奇”的方法,不想成为我们的负担。
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我爸的指标才慢慢降下来。出院那天,他看着结算单上的数字,喃喃自语:“买那个东西花了两千多,现在住院花了八千多,还遭这么大罪……”
后来我才知道,公园里那个“热心人”早就找不到了。同样的“肝脏护理”品,换个名字又在别的社区出现了。受骗的老人不止我爸一个,有的老人甚至把退休金都搭进去了,病却越来越重。
经过这次教训,我爸终于明白了。现在他按时吃医生开的药,定期复查,饮食上注意,加上适当的锻炼,肝功能反而比之前稳定多了。虽然见效慢,但至少是实实在在的好转。
前几天收拾屋子,我爸主动把还没吃完的那个“肝脏护理”品找出来,递给我说:“扔了吧,别让别的老人再上当了。”
我接过那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心里百感交集。老人们求健康的心太迫切了,迫切到愿意相信任何一根救命稻草。而那些骗子,利用的正是这份迫切,这份对健康的渴望,还有那份“不想拖累儿女”的深情。
现在每次看到有老人拎着大包小包的“保健品”回家,我都想上前说一句:叔叔阿姨,真关心身体,还得听医生的。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东西,多半是冲着咱们钱包来的。健康这条路,真的没有捷径可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亿典藏文章 »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不排除杜撰可能,仅可一观。
八亿典藏文章
热门排行
阅读 (98)
1曾共看的日落,成单人余晖阅读 (93)
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86)
3市场调研助理: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86)
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84)
5他的微信朋友圈有陌生女生的分享